杨旺专栏:像懒熊那样思考体育商业

2016-03-10 职业体育杨旺


杨旺专栏:像懒熊那样思考体育商业


你可以尝试在我们这里开专栏。


这是懒熊创始人韩牧第二次向我提出类似的邀约,言语中具有不可辩驳的坚决和果敢。


这是月初发生在朝阳门某高端写字楼的某次对话。但在我看来,其分量和价值,丝毫不逊色于2006年我和美国体育画报综合编辑BRAIN的那次对话。在鸟巢附近那顿就着一次性水杯和汉堡包的简易晚餐中,美国体育同行向我灌输了不少醍醐灌顶的建议,比如尝试一些人性化的故事挖掘,比如追求一些个性化和文学化的视角,就像专栏作家莱利一样。


多年以后回首那次跨国对话,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轨迹竟惊人地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在繁忙的采编间隙,个别无趣的会务应酬之余,我写下了不少的专栏文字。这些人的生活,圈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在我以前看来是见怪不怪,但当我跳出来观察他们的时候,竟然发现有如此多妙趣横生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还发掘了自己具备枯燥文本之外的写作潜能。


但这,毕竟是我最为熟稔最感兴趣的体育人物领域。而体育商业,体育产经,则是我最没有信心染指的领域。无论是个人兴趣,知识累计,还是方法论,逻辑思维,这都将是我难以驾驭的无人岛。在驶往无人岛的颠簸航船上,我可能枕着双臂想着香槟美女诗意和远方,但更多的可能,却是直面惊涛骇浪之后的眩晕甚至疼痛感。


对于我的疑问,韩牧没有直接回答。作为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他有着我熟悉的财经人的严谨、务实甚至对全局的精准把控。上百次的商界大佬对话的背后,是他针对采访对象相当完备的功课梳理和主题提炼。而他的团队联合创始人,我的老乡黎双富,同样也孜孜不倦地奋战在篮球一线,并见证了众多篮球巨头的兴衰沉浮。在他们的率领下,这个已经发展到30人的自媒体平台正一路策马狂奔,那种垂直、深入和颠覆意味,既让我惺惺相惜,又心向往之。


还有就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老实说,对于这种创业阶段的新媒体平台,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去年年底,在北京某高档的酒店大堂,我和一个新媒体的投资人进行过数次长聊。在给我一些实操性的指点之后,这个投资人建议我辞职搞一个自媒体,组建团队,他来进行投资。这个投资人让我最为记忆犹新的话是,“有时候不疯魔不成佛在新媒体时代并非贬义。你只有持续不断地生产高品质的内容,只有将产品打磨到极致的执拗和专注,才可能凤凰烈磐。”


我明白这个话语的潜台词。作为一个浪迹各个主流平台,在媒体领域耕耘多年的老炮儿,我深刻地了解一个作者、主编在这个人情世故的现实语境中的坚守有多难。我能对那些饭桌对我哥哥前叔叔后的明星们炮制所谓市场导向的文字吗?我能对那些还算客气的朋友操持的赛事企业发出在他们看来是刺耳却还算中立的声音吗,我能对那些貌似强大机构在违背常识之后发出声讨和追问吗?我能像刚毕业的那会儿,为了理想主义而终日燃烧灵魂,写下让自己热泪盈眶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吗?我能为了一个采访对象专注地罗列几十人的采访笔记,并经常做出狗仔式的蹲守吗?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所以,当韩牧兄交流了他们对于内容的一些训令,比如记者不能要车马费,不能写软文,致力于有深度的稿件,为体育和企业之间打造一个桥梁和平台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坚守。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在这里写稿的建议。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我对体育人物,体育事件,体育产业的思考和观察。或许TA不那么成熟和圆滑,却足够真诚。在某一个侧面,他可能打动你的心弦。


那,也是我的福气。


杨旺专栏:像懒熊那样思考体育商业


作者简介:杨旺,男,湖南大学毕业,曾任《体坛周报》记者,《体育画报》编辑副总监,《第五频道》杂志主编,现任中视体育新媒体部部长。业内资深体育人,专栏作家,先后专访过上百位体育明星。文章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挖掘故事。曾参与《最亮的十米》等著作。近期参与不少重大项目的招标,以及不少重大赛事的推广。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官方微信
懒熊体育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