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专栏:我眼中的伪元年与幸福感

2016-05-09 职业体育刘晓

据说,今年是中国的体育产业元年——别问我哪知道的,我瞎说的,因为这东西并不是什么心生事物,从来就不该有元年这么一说。


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是时代在变,中国人享受体育的方式也在变。


30年前:

“今儿没听说有地震啊?”

“听说女排姑娘又赢球了。”


这是王朔早期小说中的一段对话,像段子,却又如此真实。三十多年前,中国人享受运动的方式就是如此简单,通过广播和为数不多的电视,得知女排五连冠、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落首金这样的消息,恨不得当时就上街游行,玩了命的举国狂欢。


刘晓专栏:我眼中的伪元年与幸福感


二十多年前,NBA与欧洲五大联赛正式进入中国,将职业体育的魅力带给渴望更丰富精神生活的中国人。几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职业足球联赛、职业篮球联赛,甲A的火爆成就了一整条稚嫩的产业链,别说国内第一批专业的体育经纪人、媒体人,连球场周围的小饭馆老板都跟着不少沾光,酒瓶子直摞到天花板那么高。


进入2000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开始接受将运动花费列入家庭日常支出的一部分,“体育产业”也逐渐成了一个不再虚无缥缈的名词。


在我的理解里,体育产业就是这么个东西,它是人类对于运动享受和运动需求的产业集合,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人们愿意投入越来越多的金钱在运动上面时,需求带来了行业发展和行业细分,逐步扩散到涉及每个人生活跟运动有关的方方面面,运动鞋服、运动场馆、体育比赛、体育媒体……上至花钱如流水的世界杯奥运会,下到两块钱一张的体育彩票,莫不如此。


所以说,体育产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没有46号文件,有没有5万亿的口号,它都会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当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再存在危机,人总点找点什么营生让自己活得幸福点,而体育,总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的根本动力,是让人们能在其中得到身心愉悦的幸福感。整个产业的指导方向亦如此,能让人幸福的项目才是好项目,能将这种幸福感具象化提供给消费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而具体到我们这些人来说,能让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内容感到幸福逾越的媒体人才是好媒体人。


在我眼中,中国的体育产业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写体育产业相关的东西,其实我是相当不擅长的,在这个行业里十几年,一直做的都是最直接的采编工作,骨子里透着酸腐,总觉得这精神食粮的东西,就不该跟物质扯上钩,总觉得——庸俗点说——庸俗。


可在这个传统媒体油尽灯枯,体育产业化大势所趋的大环境下,说钱庸俗才是真的庸俗。


懒熊体育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韩牧和黎双富都是做内容出身,说实话,传统记者能有这样的眼界不容易,大伙多是随遇而安的主,敢于在大潮将至之时,率先杀入海中做一个弄潮儿,需要相当的胆略和远见。


懒熊刚起步的时候,选材和深度都处于初级阶段,以至于我当时觉得起点似乎有点低,想在这个杀得七窍生烟的行业里生存下去,着实不那么容易。可几个月下来,眼见着这头熊以可度量的速度成长着,内容质量、涉及的产业深度都在不断提高,渐渐做到了四顾左右而无他的境地,到如今,说起中国体育产业方面的专业媒体,已非它莫属了。


至于这头熊继续发展能有怎样的上限,我不敢预测,咱们走着看。


刘晓专栏:我眼中的伪元年与幸福感


作者简介:《全体育》杂志执行主编,从业十余年,当过记者编辑,做过一线二线,呆过网络纸媒,依靠卖字求生,经年初心不变。


刘晓专栏:我眼中的伪元年与幸福感

刘晓专栏:我眼中的伪元年与幸福感


点击参加活动:2016中国体育产业跨界峰会购票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官方微信
懒熊体育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