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翊鸣哭了。
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第3轮出场前,他已经提前锁定这个项目的金牌。苏翊鸣和教练佐藤康弘紧紧抱在一起,庆贺彼此努力所取得的突破。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中获得的第6枚金牌,打破了12年前在温哥华5枚金牌的纪录。与此同时,17岁的苏翊鸣也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另外一个赛场,中国乳制品龙头企业、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伊利也在书写着同样精彩的中国故事:从“不让外国运动员背着牛奶来中国”的纯朴使命开始,到用实力和诚意打动北京奥组委、赞助2008北京奥运会,再到如今全方位赋能整个冰雪产业、成为国家对外的品牌名片。
2月15日,伊利对外宣布苏翊鸣成为其代言人,这是品牌给运动员的最高褒奖。苏翊鸣在17岁成为伊利的品牌代言人,而今年正好是伊利牵手奥运会17年。有趣的是,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是北京冬奥会的第17号火炬手。
在不断突破自我的道路上,苏翊鸣和伊利十分契合,都从未停止对梦想的追求,都是奥运精神的最佳践行者。“不愧是你”,缘分天注定。
我们尝试用四个关键词来讲述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和背后支持他的中国品牌伊利。
快乐
很难用“刻苦”、“00后”、“文体双星”这样简单的标签去理解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他和谷爱凌应该是完全不同于过往的新一代运动员,“快乐”和“阳光”是他们身上更明显的标签。
和过往斜杠青年的身份不同,苏翊鸣需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动作的突破上。他每天的训练时间达到6小时,有时一个新的技术动作要反复练习一个夏天才能实现突破。训练强度最大的时候,他一周就可以“练废”4块雪板。
另一方面,苏翊鸣的内心里又有另一套印刻着乐观和热爱的运动精神。
在坡面技巧赛决赛后,裁判长伊兹托克·舒马蒂奇承认打分存在争议。从苏翊鸣此后拿到金牌的泪水中,也可以看出他有多在乎这个冠军。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翊鸣和佐藤康弘却公开向裁判表示了感谢、对冠军选手马克斯·帕罗特表达了祝贺。
▲伊利曾邀请单板大神肖恩·怀特来中国指导孩子滑雪,给他们快乐的同时推广冰雪运动。
在此前谷爱凌结束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比赛后,前三名的运动员也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庆祝着彼此达成的成就。和传统的竞技项目不同,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倡导着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精神。
从这个角度理解,苏翊鸣夺冠后的泪更是对挑战自我成功的喜悦。但绝不影响他此前向帕罗特表达的祝贺,他也收到了来自对手同样真诚的祝福。
创新
创新精神,和苏翊鸣从事的单板滑雪项目的起源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本届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分为6个大项,分别是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
其中,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可以视为滑雪运动的基础。最初是作为高寒地区人们的通勤、捕猎方式产生,逐渐演化为运动项目,长期出现在冬奥赛场,属于竞速类的项目。而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则可以视为在以上两项基础上的小变种。主要比拼跳跃的距离和动作姿态。
自由式滑雪的出现,可以视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逻辑,将原本属于雪上田径(竞速或距离比拼)的滑雪运动,演变成了“雪上体操”。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这项运动的时尚感和观赏性得到了提升;而对于运动员来说,提升的方式就由单一维度的“更快、更高、更强”延展到充满想象的“更好玩”、“更有想象不到”。
简单来说,单板滑雪可以看做是改变了器材的自由式滑雪。当然,更准确一点,它还是要比前者年轻不少——1965年在美国被冲浪和滑板群体创造,1998年才正式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而从个体的角度来说,苏翊鸣也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的难度动作,一直在创新。
2018年末,第一次参加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成年组比赛的苏翊鸣,还只能做出前转空翻900度的动作。到2021年10月底,他已经在奥地利斯图拜滑雪公园挑战完成了内转1980度抓板的超高难度动作,并且获得了吉尼斯纪录认证。
事实上,作为这名17岁奥运冠军身后的赞助商,伊利也和奥运携手17年了。创新同样是这家企业在服务奥运时的关键词和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产品创新。在北京冬奥会周期里,伊利受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委托并承接“科技冬奥”专项的部分工作,负责冬季项目代餐食品、即食食品和运动营养品的研究与应用。
其次,在企业层面,伊利集团也在供应链层面打造了涵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的“全球智慧链”。在全球经济仍然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当下,创新带来的优势也能让伊利更从容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助力科技冬奥。
陪伴
两个细节可以看出佐藤康弘教练对苏翊鸣的重要性。
在坡面障碍技巧的比赛结束后,佐藤教练是苏翊鸣第一个拥抱的人。
他把银牌挂在了佐藤教练的脖子上,佐藤将银牌还给苏翊鸣,“谢谢,但这是你的。”苏翊鸣回答:“这是我们俩的。”
在大跳台最后一跳出发前,苏翊鸣和佐藤教练紧紧相拥,激动落泪。这是苏翊鸣在此前憾失金牌后都不曾有过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佐藤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和苏翊鸣很相似——都经历了从发烧友到专业运动员的路径。佐藤是在留学失恋期间意外地接触了单板滑雪运动,抱着“挑战极限”的态度,有些冲动地参与了这项运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成为了日后的“日本大阪滑雪教父”。
▲2021年12月,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苏翊鸣晒出和佐藤教练的合影。
相似的经历,再加上备战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陪伴,更能让苏翊鸣和佐藤教练之间产生惺惺相惜的友情。
圈内流传着一个故事,疫情期间由于隔离限制,苏翊鸣就每天把自己和看到的国际顶级选手的视频发给佐藤,两人一起在线上探讨业务。
类似的陪伴故事也发生在伊利和奥运之间。
17年前,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的乳制品企业。事实上,在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先生就埋下了心里的奥运梦想——“不要让外国运动员背着牛奶来中国。”
17年后,北京已经从迎接奥运变成了唯一的双奥之城,伊利也从乳制品企业成为了全面提供营养健康支持的企业。据统计,伊利已经累计为32大训练基地、28支夏奥队、11支冬奥队、640个训练场馆、1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营养保障,在专业体育领域践行了“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
17年间,伊利也见证了中国几代奥运健儿的更替和突破。在2006年的都灵,中国代表团在冬季项目上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而随着冬奥的举办,我们不仅可以派出专业运动员参加所有15个大项的比赛,在大众健身领域,也成功推动了全民上冰雪,为进一步成为体育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奥运精神
除了以上三点关于个体的叙事外,从这位17岁的奥运冠军以及他从事的单板滑雪运动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奥运在未来拥抱年轻人的新方向:除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还要更酷更好玩。
开幕式过程中的一个转场宣传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片中,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季节里模仿四人雪车、雪橇、冰壶、花样滑冰、单板滑雪等冬季项目的动作,将冬季运动生动地搬到了生活化的场景中。
事实上,无论是新进引入到夏季奥运中的滑板、冲浪、三人篮球,还是在苏翊鸣的单板滑雪和谷爱凌的自由式滑雪,都是代表着年轻化的信号,也是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对于伊利而言,一方面为这些参加奥运的年轻选手们提供了健康和营养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北京申办奥运、成为双奥支持提供了包括资金、科技等各个维度的支持。
苏翊鸣和伊利,也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一起,成为这届奥运会的真正“赢家”。“小鸣”用无懈可击的表现,展示了个人实力和商业潜能,诠释“我即未来”;伊利展示了强大的研发力量和产品、供应链能力,17年如一日,诠释“伊利即品质”。
17年来,奥运精神一直是伊利发展之路上的灯塔,品牌以奥运精神为坐标,将追求品质融入血液,“伊利即品质”被定为企业信条,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不管是苏翊鸣还是伊利,17年都是迈向新辉煌的新起点。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