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中国诸多体育赛事操盘手中,魏江雷有着与众不同的职业履历,在惠普、联想工作多年后他在2015年加盟新浪,从一个体育“门外汉”成长为体育赛事领域的真正专家,并愿意不断将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从业者。这在他之前出版的《赛事金矿》一书中已有明显体现,如今我们也邀请他继续就日常对于赛事IP的所思所想所为,在懒熊体育与大家继续同步更新,欢迎大家收看「赛事淘金」这个专栏。
2025年6月23日江苏省徐州市的官方账号“徐州发布”刊载江苏省体育局公布数据,“苏超”前四轮比赛场均上座人数达14649人,上座率超过中甲、中超。
其中第四轮6场比赛的上座率均超过70%。而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观众人数超30000人,创下“苏超”前四轮比赛观众人数的纪录。
截至2025年6月21日,苏超的各级赞助商达到19家。而苏超13太保城市级赞助商就更多。在去年底最初版本的招商方案中,除了总冠名费用预计800万左右,其他各级赞助商的费用均低于200万。当然,随着开赛后的火热,赞助价格也有相应上升。
这样的热度和上座率很可能超出了主办方最初的设想,而持续的升温也让其他部分省市跃跃欲试,尝试在各地复制出自己的“X超”来。但目前来看,苏超很可能是独一档的,它的走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如今人们开始更关注它的可持续性。
这也衍生出另外一个业内真正关心的问题,苏超如何利用当下的火爆打造赛事IP,为赛事增值实现商业化的成功?这可能需要我们从头倒推,一个业余(群众)赛事的商业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一面涵盖江苏十三市地名的签名墙亮相南京一地铁口
赛事商业价值的决定因素
我在《赛事金矿》一书中提到,赛事的商业价值是由赛事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而赛事本身所覆盖的城市个数,参赛选手数量,现场和线上的观众数量决定了赛事的广度;赛事的频次,现场和线上观众的关注度,包括现场的上座率,线上观看赛事时长,线上内容的互动率(转、评、赞、收藏等)决定了赛事覆盖的深度。
在移动互联网成熟的今天,线上的覆盖广度和深度(赛事关注度)是赛事影响力的核心,决定了赛事的商业价值。
赛事商业化取决于赛事传播。
2025年6月15日,徐州队对阵镇江队的现场观众人数达到了30823人,创造了苏超新纪录。但如果这场比赛没有电视直播/转播,没有互联网的内容宣传,其覆盖人群只有3万余人,对比江苏省8526万人口(2024年统计数据),其商业价值微乎其微。
一个业余(群体)赛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传播渠道?
体育赛事都要构建自己传播渠道,即媒体矩阵,并进行分级构建和管理。一般分为五级,T1-T5:
T1. 大屏电视媒体,广告价值高,客户认知好
T2. 传统主流融媒体,国企和央企客户青睐,合作形式灵活,媒体资源丰富
T3. 短视频和视频平台,是主要的互联网视频内容传播阵地和赞助商权益达成的核心平台
T4. 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是完成互联网推广的网页浏览量KPI的主力
T5. 本地媒体,助力赛事门票销售和赛事衍生品售卖
T1级媒体包括CCTV5和5+;北上广电视台体育频道;地方卫视(上星频道)。这些主流电视台依然是快消品,3C电子和汽车企业的重要广告投放平台,赛事的收视率和播出时间是重要考量。冠名节目和栏目是电视台的重要收入,也是赛事商业价值积累,赞助商权益实现所需载体。
T2级是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平台,是主流声音和正面传播力度的保障: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广播电台及其网络平台,均为国央企赞助商也较重视的传播推广平台。
T3级为短视频和视频平台:传播重要KPI-视频播放量VV量的主要达成阵地: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以及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平台。
T4级为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贡献独立访问用户UV(触达人数)和网页浏览量PV: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腾讯、新浪、网易等门户。其中微博话题#是性价比较高,易于计算网页浏览量(微博话题量)的传播工具。
这两级媒体和传播平台是赛事价值和未来商业化发展最重要的传播渠道。
T5级为本地的户外媒体、电视台、电台、纸媒等,为门票销售和衍生品售卖服务。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是一个省内赛事。如果苏超的传播只在省内,其商业价值就被限制在江苏省。而苏超的所有19家赞助商,包括江苏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用户都遍及中国,服务全体14亿国人。如何借助苏超在江苏的火爆,让苏超现象和苏超的内容被全国人民关注、观看,让苏超的精彩感染全国人民,是苏超赛事价值提升和赛事商业化成功的关键。
▲28日主场对战淮安队前,连云港市各大商业体的广告大屏纷纷打出宣传语
关于苏超盈利的路径思考
根据《赛事金矿》“价值挖掘-生态构建-持续造血”框架,我思考和设计了以下盈利路径:赛事传播矩阵建立,赞助体系升级,分层开发权益,打造共赢生态。
1. 迅速构建苏超三级赛事传播矩阵
(1)第一级媒体平台:大屏电视媒体,江苏全部十三个城市电视台直播本城市的赛事。江苏卫视结合CCTV5覆盖全国观众,直播50%的关键比赛场次。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开辟“群众体育-苏超专栏”,提供短视频和优质图文内容,鼓励互动交流。
(2)邀请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参与苏超报道,利用各地电视台直播内容生成赛事精选短视频,开辟栏目;和微博、和四大门户网站合作,全面覆盖互联网平台。
(3)利用当地政府资源和本地媒体,户外大屏等合作助力赛事门票销售和赛事衍生品售卖。
2. 优化2025、2026两个赛季赞助结构
(1)赞助分级及每赛季赞助金额建议:
冠名赞助商:1000万起
一级赞助商:面向全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品牌,500万起
二级赞助商:面向省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品牌,100万起
三级赞助商或服务供应商:江苏十三个城市级赞助商,50万起。服务供应商:以产品和服务作价的品牌,VIK价值100万
(2)各级别赞助商的权益回报包括:
- 1. 赛场现场展示
- 2. VIP待遇(门票,VIP区,VIP活动)
- 3. 优先冠名电视和网络节目
- 4. 互联网平台露出
- 5. 其他城市权益
赛事权益执行包括按照互联网广告投放和购买逻辑计算的价值。
3. 文旅深度融合: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开发城市赛事主题文旅产品
- 赛事套票,赛季票
- 打造VIP观赛区和观赛餐饮套餐
- 赛事相关的指定酒店服务套餐
- 赛事相关旅游产品套餐
- 城市伴手礼套装及包邮到家服务
- 俱乐部活动参与资格
(2)构建“足球+文化”消费场景
- 赛前:球场周边设非遗市集,如扬州漆器展销,古琴展卖
- 赛中:中场休息植入城市文化展演,徐州汉服射箭、苏州评弹
- 赛后:凭票根享合作商户折扣(酒店、餐饮);伴手礼门票折扣
4. 衍生品与粉丝经济:从符号消费到情感付费
(1)IP化周边开发
- 城市符号商品:将“叫南哥”“友谊第十四”等热梗设计成潮牌T恤、表情包,联合江苏文创企业(如南京博物院)推出限量系列;
- 个性化定制服务:开放“球迷姓名印号”“城市应援色马克杯”等定制平台,提升情感附加值。
(2)会员订阅体系
设立“苏超球迷卡”:和主流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苏超直播年卡”,“单次卡”,“决赛卡”等付费观看赛事服务产品。
5. 媒体版权与内容分层:扩大受众覆盖
(1)转播权分层销售
- 免费内容:保留部分场次在地方台/短视频平台免费直播,维持大众热度;
- 付费内容,核心场次(如南京vs苏州)打包售予体育垂类平台(咪咕、爱奇艺体育、抖音体育等),设置单场点播(5-10元);赛事集锦、五佳球、最佳防守等精彩PGC内容。
(2)短视频二创激励
官方发起“苏超梗王大赛”,鼓励网友改编赛事名场面(如常州“剃头梗”),和平台商讨流量分成+曝光奖励,实现低成本传播裂变。
6. 青训与人才造血,构建可持续生态
(1)赛事-职业通道建设
放宽现役中甲/中乙球员租借限制(当前限3名职业球员,放宽到5名)。允许俱乐部派遣青年梯队(非注册中超球员)参赛,使苏超成为职业联赛“预备赛场”;
(2)商业反哺青训
从赞助收入中提取5%-10%设立“草根基金”,资助校园足球装备/培训,同步植入赞助商品牌(如“今世缘·未来之星训练营”);
(3)推出苏超青少年5人制赛事
利用苏超热度。在十三个城市推出U6、U8、U10、U12的5人制足球赛事,并举办苏超青少年5人制冠军赛作为苏超赛事的垫场赛。
7. 建设赛事长期发展的基础
(1)平衡公益性与商业化:保留10元低价票(占比15%,抽奖方式获取)防止球迷流失,高价票/衍生品满足深度需求;
(2)防“过度娱乐化”和饭圈现象,设立苏超新闻媒体委员会;
(3)公平竞赛保证:设立联赛理事会(含俱乐部、球迷代表)监督赛风赛纪,严打假球。
小结
苏超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地域对抗”的流量狂欢,升级为“城市共同体”的消费生态。按照《赛事金矿》的核心理论,基于赛事宣传的媒体矩阵,开展赞助权益精耕、文旅场景闭环、会员体系建设等。
理想情况下,苏超有望在3年内实现盈利,确保联赛有序持续发展。实际上在目前苏超主办方的运营中,我已经看到了上述路径中的不少举措,也希望江苏作为经济强省,能够为中国群众体育赛事趟出一条新的路径,激励国人,鼓舞行业。
我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提供我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