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core的火热还在继续。
上周,美国新晋高尔夫生活方式品牌Malbon Golf宣布将与TKG Lifestyle战略合资入华,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同时就在过去几周,1886年便已成立的美国经典高尔夫服饰品牌Munsingwear(万星威)先后在成都SKP和武汉万象城开出全面焕新后的中国西南首店和华中首店。再往前看,今年在中国市场开出首店的还包括了来自韩国的高尔夫时尚服装品牌piv'vee(皮皮威)和高尔夫时尚品牌Amazingcre,还有来自日本的高尔夫服饰品牌MARK&LONA。
这些来自于高尔夫发展得更早更好的国家的垂类品牌,当然是看中了中国市场对于这股风潮的追逐和消费潜力。不可否认,中国高尔夫的参与人群在疫情之后有所提升并且日趋年轻化,但另一方面,Golfcore这种穿搭潮流在全球并延续至中国的兴起同样起了关键作用。这么多品牌,都希望能赌中喜新厌旧的消费者的一丝关注。
过去这些年,贴上高尔夫标签的服饰,实际上瞄准的的客户群,并非那些经常下场打球的硬核人群,在中国更是如此。各大品牌默契地遵循同一套玩法,以将高尔夫运动的精英气质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的情感价值,很多时候它们卖的不是专业运动装备,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向往和圈层身份认同。
很多时候,消费者选择高尔夫服饰,首先也是因为被其独特的设计美学吸引——其代表性的Polo衫、百慕大短裤和简约百褶裙,已经从以前更偏向男性的商务休闲属性,向更广泛的年龄段和女性用户拓展,并增添了一种“精致运动感”。当然这种审美背后,有更多更深层的消费动机:身份认同的象征、专业背书的信任感、社群归属的渴望,以及作为社交货币的价值。
比音勒芬作为本土较早把握这一逻辑的高尔夫服饰品牌,在约10年前递交招股说明书时并不避讳这一点,当时招股书中提到,其针对VIP客户的调研数据显示,有78%的客户表示不打高尔夫或仅仅在高尔夫练习场打过球。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那个阶段(2013年)启动了对中国高尔夫国家队的赞助,绑定专业高尔夫形象,接下来又在2014年确定品牌要从专业化走向生活化。最终这种高尔夫标签帮助他们的营收从2013年的3.25亿跃升到2024年的40.04亿元。
此前关于比音勒芬有两个出名的数据:2021年底的时候,他们有超过70万的VIP,这些VIP用户贡献了接近80%的销售额;另一个数据来自于浙商证券前些年对比音勒芬消费者画像的描述:40岁以上,多为中小企业主、公务员以及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可支配月收入在3万元左右,对价格的敏感度低,对品牌的忠诚度高。
然而正因为这种客群的稳定性,比音勒芬也在近年面临年轻化的挑战,传统由高尔夫logo和一系列相关形象建构的精英叙事,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比音勒芬从去年起,接连签下丁禹兮、胡一天、李兰迪等年轻面孔,正是其向新人群背后市场靠拢的明确信号。就在上周发布财报之后,比音勒芬创始人谢秉政在谈到其电商业务的增长时说,“年轻化的主力在这里”——上半年他们的电商成交额同比增长71.3%,其中抖音增长149%。
可以看到,在近几年对比音勒芬形成挑战的还包括运动品牌阵营的发力。例如同样看重“身份感”的迪桑特高尔夫(售价1000-5000元)。它通过赞助汇丰冠军赛、世界级高尔夫职业赛事别克LPGA锦标赛等专业赛事,以及签约大满贯得主赞德·谢奥菲勒(Xander Schauffele)、欧巡四冠王李昊桐等明星球员,甚至直接将店铺开进佘山这类顶级高尔夫俱乐部。它的门店看起来更像一个融合专业装备、定制服务与会员活动的精英社交空间,其策略不在于规模扩张,而是精准服务那些追求高品质服务的高净值人群;而FILA GOLF则试图在专业与时尚之间找到更大众化的平衡,售价在600-3000元区间,它延续了FILA一贯的时尚基因,通过鲜艳配色、流行设计和跨界联名(比如与凡尔赛宫、迈凯伦的合作)吸引消费者,同时借助殷若宁等职业运动员为品牌专业背书。其全渠道策略尤其巧妙——既进驻高尔夫球场,也布局城市核心商圈,还通过小程序构建“菁英会”会员体系强化社群黏性;此外,lululemon也推出了高尔夫系列,强调“运动生活无缝衔接”,售价在600-2000元,而李宁旗下支线李宁1990也在早期摸索后锁定了高尔夫这个标签和赛道,价格在600-3300元区间。
这些动作都在说明,高尔夫服饰愈加成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品类,任何想提升调性、拓宽场景的品牌玩家都可切入的赛道。
但如果说上述品牌仍在延续精英化和体育专业化叙事,那么新一波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则明确选择打破高尔夫的传统形象。
来自洛杉矶的Malbon以街头感和潮流美学打破高尔夫服饰的刻板印象,宽松版型、手写字体Logo、复古色调和趣味图案,加上与潮流单位、艺术家甚至奢侈品牌的频繁联名,瞄准热爱潮流文化、追求潮流生活方式的年轻消费群体。它既强调专业功能,同时突出个性化表达和穿搭场景的多样性。从目前的信息看,其在中国开设的首店选址深圳太子湾,一个被称为“小加州”的年轻社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定位,根据其官网显示售价折合人民币在400-3000元之间。而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年中,比音勒芬也将其首个全球先锋旗舰店开在了太子湾。
专注女性市场的来自首尔的品牌piv'vee则试图用“甜美清新”重新定义高尔夫服饰美学。通过低饱和度色彩、蕾丝装饰、针织面料等女性化元素削弱高尔夫的传统严肃感,并将门店打造为融合服饰、咖啡与社交的俱乐部式空间。其明确表示,目标用户不一定是球员,而是那些喜欢这种风格的年轻女性。
来自不同地区的品牌也带来了各自鲜明的文化印记。美国高尔夫服饰品牌万星威(Munsingwear)依托其七十年工艺传统,却以标志性小企鹅IP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它推出休闲线产品,弱化专业运动感,更突出日常实穿性。而日韩品牌则在风格创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来自日本的MARK&LONA则选择大胆颠覆,以骷髅头Logo、摇滚元素和木村拓哉的代言,吸引不愿被传统束缚的个性消费者,售价折合人民币也多在千元以上,部分产品售价近4000元。韩国高端高尔夫服饰品牌Amazingcre(官网显示产品售价折合人民币900-5000元)注重“艺术科技”结合的设计语言,在专业和视觉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上述这些品牌的动作更能代表目前全球Golfcore之下的品牌趋势。所以,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谁家面料更科技、谁家剪裁更专业,而在于谁能更准确把握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是延续精英感还是进行街头化改造?是强调女性气质还是尝试无性别风格?是延伸专业场景还是融入生活方式?每个品牌都在给出自己的答案,而市场终将以购买行为投票。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入局者增多和玩法升级,高尔夫服饰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无论赛道如何拥挤,有一点不会变:机会始终属于那些能精准捕捉情绪价值、持续创造身份认同的品牌。毕竟,人们买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衣服背后的那个“我”。
以下为过去一周的运动品牌要闻:
财报/资本市场
1、安踏2025上半年营收385.4亿元,净利润增长14.5%至70.31亿元

8月27日,安踏集团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包括安踏、Fila和其他品牌三大部门,不包括亚玛芬体育);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至70.31亿元,不包括由亚玛芬体育上市事项权益摊薄所致的利得;经营现金净流入109.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定存及已抵押存款合计达555.8亿元。
分品牌看,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FILA品牌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大增61.1%至74.1亿元。各品牌经营利润率安踏品牌23.3%,FILA品牌27.7%,所有其他品牌33.2%。
集团同时正式宣布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安踏持股40%),共同发展中国业务;上半年已完成对JACK WOLFSKIN狼爪的并购,并制定品牌复兴计划。
2、申洲国际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增

申洲国际8月27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5.3%至149.6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4%至31.77亿元。上半年毛利率约为27.1%,较去年同期29.0%略有下滑,但销售额增长带动毛利额提升至约40.58亿元。
按产品类别划分,运动类、休闲类、内衣类及其他针织品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运动类产品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增长显著。
从市场区域看,国内市场及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为营收增长提供支撑。公司同期在东南亚投资约280亿元扩产,形成柬埔寨、越南多地协同的供应链网络。
3、比音勒芬2025年上半年营收21.03亿元,净利同比下降13.56%至4.14亿元

8月26日,比音勒芬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63%至21.0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56%至4.1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96%至3.90亿元。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75.92%,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上半年,线下全国门店总数突破1328家,新开门店达62家。在线上,品牌抖音单一渠道实现总成交额1.49亿元新高,同比增长149%;电商全平台渠道总成交额4.72亿元,同比增长71.3%,增速领先其他渠道。
4、Keep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8%,经调整净利润1034.7万元实现扭亏

8月25日,Keep发布2025上半年财报,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8%至8.22亿元;毛利率为52.2%,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期内亏损3542.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期内1.63亿元的亏损同比收窄78.3%;但经调整净利润为1034.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Keep方面表示,推进AI驱动的平台架构转型和优化经营是实现扭亏的关键,上半年已完成AI基础架构重构并推出基础版AI教练,未来将持续聚焦运动健康领域的专业AI应用。
5、安踏澄清收购传闻:否认参与竞购加拿大鹅,对彪马传闻不予评论
8月27日,CNBC报道称加拿大鹅(Canada Goose)控股股东贝恩资本正寻求出售其股份,并已收到多方收购意向,估值约13.5亿至14亿美元。传闻中的潜在买家包括由中国私募基金博裕资本、美国安宏资本,以及由安踏与方源资本组成的财团(双方曾在2019年牵头收购亚玛芬体育)等。然而,安踏体育于8月28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明确澄清:“本公司并非该潜在收购的一方。"
另据彭博社报道,法国皮诺家族(开云集团控股股东,拥有古驰、巴黎世家等品牌)正考虑出售其持有的29%彪马(Puma)股份。传闻称皮诺家族已通过财务顾问接触了包括安踏体育、李宁公司在内的潜在竞标者。对此,安踏集团的回应是"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李宁公司则回应称,公司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发展战略,未就上述传闻所提及的交易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
6、斯凯奇94.2亿美元私有化交易获最终批准,9月12日完成交割退市
8月28日,斯凯奇(Skechers)与巴西私募股权巨头3G Capital联合宣布,其总价值94.2亿美元的合并交易已获得所有必要的监管批准,预计将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完成交割。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这也是鞋类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斯凯奇官方曾披露,收购完成后,品牌总部、管理层及核心战略将保持不变,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仍继续担任董事长兼CEO。3G Capital曾主导百威英博并购、将汉堡王扭亏为盈,甚至操刀卡夫亨氏的世纪合并。
战略
7、Malbon Golf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计划9月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

美国洛杉矶高尔夫生活方式品牌Malbon Golf日前与TKG Lifestyle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篇章。品牌计划于今年9月在深圳开设中国总部,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承诺为中国市场研发限定系列,延续其视觉美学与高尔夫功能设计基因,同时聚焦本土联名合作与社群建设。
8、耐克宣布将启动新一轮裁员,规模为员工总数1%
耐克8月28日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此次裁员对象是公司团队,裁员规模约为全球员工总数的1%。公司表示,此次调整旨在优化组织架构,将资源和重心重新集中于产品创新、体育文化和深化与运动员及消费者的联系上。此前耐克总裁兼CEO Elliott Hill在6月份发布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收益报告中已提出了裁员的可能性,而且今年春季以来,耐克已进行多轮人员调整。
渠道
9、中国李宁“方印启新章”沉浸式剧场登陆上海大世界

8月26日,中国李宁在上海历史建筑“大世界”打造“方印启新章”沉浸式先锋剧场体验空间,通过“复古专卖店”、“科技企划室”、“易室”、“秀道”及“潮流集结室”五大主题空间,融合产品展示、文化体验与互动叙事,展现品牌对运动美学、中国文化与青年潮流的融合探索。活动以品牌标志性“方印”符号为核心视觉载体,通过李宁先生与代言人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的跨时代对话,强调“打破定式”的精神内核,并首次集中展示与ARIES、Andersson Bell、RANDOMEVENT及宝可梦的联名系列。
中国李宁事业部总经理郑宝骥表示,品牌将聚焦“中国文化为魂、运动精神为骨、高级时尚为形”的战略方向,依托中国奥委会合作背景,在全球语境中构建中国运动时尚新叙事。
10、361°携手美团布局运动零售新业态,超千家门店上线提供“30分钟达”服务

361°正式与美团闪购、美团团购达成双业务合作。全国范围内逾千家门店全面上线美团平台,推出运动品类“30分钟速达”服务,消费者在美团App下单后,系统将智能分配距其最近的门店出货,由美团骑手完成配送,实现平均30分钟送达。此举旨在以即时零售模式响应多元运动消费场景。
代言/赞助
11、迪桑特官宣成为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官方赞助商

DESCENTE迪桑特正式官宣成为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官方赞助商,未来将在日常训练及实战征程中为国家队提供全方位专业装备。迪桑特深耕铁三运动数年,此次携手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标志着迪桑特在铁人三项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升级。
12、耐克篮球官宣凯特琳·克拉克为签名运动员,同步发布个人签名专属双“C”标志

耐克篮球正式宣布与WNBA球星凯特琳·克拉克(Caitlin Clark)升级合作,她成为耐克最新签名运动员。耐克同步为其发布了个人专属签名标志,由两个交织的“C”组成,象征她与球迷的紧密联结。该标志将首先应用于全新运动生活及赛场单品。凯特琳·克拉克的首款签名鞋及完整服饰系列将于2026年亮相。
13、Discovery Expedition官宣檀健次为全球品牌代言人

户外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正式宣布演员、歌手檀健次出任全球品牌代言人。双方将共同推广“生活感户外”的全新主张,重构户外生活方式内涵。
14、Puma和全球品牌代言人Rosé推出首个合作系列

Puma和全球品牌代言人Rosé推出了首个合作系列。系列融入了大量Rosé的个人化元素,也加入了ROSIE字样图案。该系列的产品以Puma Speedcat鞋款为基础进行创新诠释,并包含服装及配饰。其中Speedcat Ballet采用了类似芭蕾舞鞋的鞋带设计,而 Speedcat OG Premium则为鞋面增加了包裹式鞋带细节。服装方面,合作系列的设计理念传达了Rosé对运动和街头风格的诠释。系列包含半拉链夹克和全拉链卫衣,以及背后印有「ROSIE」字样图案的网面上衣等。
15、安踏推出樊振东联名系列,开启运动员个人IP品牌化运作

8月29日,安踏与乒乓球奥运冠军、品牌代言人樊振东的联名系列正式上市,此次合作超越了传统的运动员代言模式,产品深度融入樊振东个人专属“FZD”Logo,涵盖了T恤、帽子等多款产品,标志着安踏在运动员个人IP品牌化运作上的深入尝试。此前安踏已成功注册多个“FZD”图形商标。
16、周鹏成为佳明签约运动员,合作内容聚焦产品测试与科学攀登

8月28日,户外运动智能穿戴品牌佳明(Garmin)宣布,中国顶尖自由攀登者、首位亚洲金冰镐奖获得者周鹏正式成为佳明签约运动员。双方合作将聚焦于佳明高端户外腕表(如fēnix系列)在真实极限环境下的产品测试与功能体验,未来双方还将共同发起“科学攀登”推广计划,结合周鹏的培训与实战经验,引导更多户外爱好者正确使用科技工具,提升户外安全意识与探险能力。
产品
17、安踏联合东华大学发布无氟安踏膜,中国自研科技实现全球突破

8月28日,安踏集团联合东华大学正式发布自研高性能无氟防水透湿材料——无氟安踏膜。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率先实现量产的高性能无氟防水透湿材料,标志着中国高性能防水透湿面料领域迎来关键突破。该材料采用生物基高分子替代传统石油基原料,通过微纳米结构调控及无氟防水技术,在去除PFCs(永久性化学品)的同时,实现静水压18000mmH₂O、透湿率7000g/m²·24h的国际先进性能指标。
无氟安踏膜已攻克“无氟高性能”世界性难题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应用产品售价仅为国际同类面料成衣的三分之一,有望重塑全球科技面料竞争格局。搭载该科技的安踏风暴甲冲锋衣已上市,预计2026年销量将超50万件。此举亦是安踏2030年可持续战略(实现50%可持续产品比例)的关键一步。
18、耐克发布ACG Ultrafly全地形越野跑鞋,集成顶级科技应对复杂地形

耐克正式发布ACG Ultrafly全地形超级跑鞋,这款跑鞋经过潮4.8万公里严格测试,采用耐克顶级科技组合,专为应对极端越野环境设计,旨在提供卓越的回弹、缓震、抓地力及稳定性:ZoomX泡棉中底提供高能量回弹和缓震保护;碳纤维FlyPlate经过重新设计,比初代更灵活,采用脊柱式分区结构;Vibram Lightbase外底则提供轻盈而强劲的抓地力,鞋面具备快速排水与高效透气性能,这款跑鞋还配备了更宽的前掌和后跟设计,升级后的鞋面和越野跑专属鞋楦提供了更宽敞的鞋头空间、内部支撑带以及一体式鞋舌设计。该产品预计于2026年春季发售。
人事
19、Crocs任命前耐克高管Patraic Reagan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Crocs8月28日宣布,任命Patraic Reagan为新任首席财务官(CFO),于9月22日正式生效。Reagan曾在耐克担任亚太及拉丁美洲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耐克全球业务规划副总裁、耐克北美业务规划高级总监等多项高级财务管理职务,拥有丰富的全球业务管理经验。
20、lululemon任命Ranju Das为首任首席AI与技术官,加速数字化转型

lululemon宣布设立首席AI与技术官(Chief AI & Technology Officer)一职,并任命科技行业资深人士Ranju Das出任该职位,9月2日生效。他将负责领导公司的技术组织,并推动lululemon下一阶段AI战略的开发与执行,以加速品牌数字化转型。他此前是Swan AI Studios的CEO兼创始人,带领团队为各行业打造前沿的AI平台与应用。与此同时,lululemon宣布其首席信息官Julie Averill将于9月离开公司。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