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末的整个赛事周,你可以在柴古唐斯的每一个地方见到薛迎春。
作为国内知名越野跑赛事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的创始人,她在越野跑圈有个更亲切的称呼,“板娘”(老板娘)。
懒熊体育在比赛的第一天傍晚遇到她时,她前一晚只睡了两个小时。但这或已是常态。每一年赛事,从选手接待、起点发枪到现场组织、冲刺颁奖,以及赛事进程中的临时决策和应对,板娘总是会穿梭各处,和每一个身边人打招呼,同时也要在每一刻维持着赛事平稳推进。
如今,这场从台州临海起家的越野赛事已经走到了第十年。从2015年参赛人数不足300人,到2025年3天3场比赛共计超过2万人报名、实现6000多人参赛,柴古唐斯已然成为快速崛起的中国越野跑赛事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有力代表。
办赛历来是个庞大工程,尤其是新兴项目的新兴赛事,能有今天这种成绩,离不开板娘和她的团队、当地协会10年来的心血付出,也同样离不开一群行业共建者的众人拾柴。可以说,柴古唐斯的发展史,正好完整映射出中国越野跑市场这10年来的变迁。

致敬柴古唐斯十周年,SALOMON特别呈现的「如十」论坛——以“十分”的真诚“如实”探讨中国越野跑行业发展——已经正式上线。
在前面两期分别聚焦大众爱好者和全球越野领域经验之后,第三期我们从行业发展的视角展开了讨论。
本期嘉宾包括柴古唐斯创始人薛迎春,轲影像创始人车可,越野跑社区经理青鱼,主持人为懒熊体育总编辑郑浩榕。
中国越野跑十年,从成长到爆发
站在当下节点,柴古唐斯无疑是一个观察中国越野跑发展的绝佳切面。
一方面,越野跑于本世纪头10年在中国萌芽,从那时起它就成为国内少有的一个自下而上发起和进化的运动项目。2015年前后,伴随政策和资本等多方对体育产业的推动,响应日益增长的大众参与需求,一系列结合本地特色和国外经验的越野跑赛事在中国陆续落地。
柴古唐斯的创立就颇具代表性。这一时期,已经跑遍全球知名越野赛事的板娘,决心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一场“有灵魂”的越野赛。就这样,第一届总计还不到300人参赛的柴古唐斯括苍之巅越野赛(下或简称“柴古”),在临海古城的兴善门下开枪起跑。
一大批赛事的出现,迅速成为支撑中国越野跑运动进步的中坚力量,市场就此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期。赛事服务运营商“跑哪儿”曾统计,2014年中国越野赛数量出现第一次井喷式爆发,达到71场,而到2018年已有接近500场。
虽然2020年后多重因素让越野跑市场一度降温,但也倒逼行业重新审视发展方向,积聚能量。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健康和运动生活方式,户外热潮袭来,原本偏小众的越野跑,因其与路跑徒步登山的无缝对接,获得了更大众的青睐。

这种需求端的强劲增长,当然还离不开新媒体和短视频的传播环境。2015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开始占据主流的重要分水岭。这一年,“轲影像”创始人车可偶然参与到八百流沙这个超长距离越野赛事的影像记录工作,之后数年,其出品的多部越野赛短纪录片成为了越野文化的一剂催化剂。而无人机和360度摄像机产品的成熟,更是让类似车可这样的户外内容创作者不断涌现。
如果说早期的内容在视频平台还有供人猎奇的成分,那自2022年小红书加入后,后者便成越野跑破圈的主要推手。资深跑者和从业者青鱼向懒熊体育介绍,过去几年这些新入圈的运动人群和10年前的参与者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物画像,“他们可能是从马拉松转过来,也可能只是一个热爱自然的普通爱好者。”中国越野跑市场就这样迎来了一批新增量。
以上种种因素,造就了10年后的今天。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已达33.5万家;以姚妙为首的越来越多中国越野跑运动员出现在世界最高舞台;而柴古唐斯这样的国内越野跑赛事正吸引更多全球跑者的到场。这个繁荣市场,正以一种全新面貌迎接所有人的审视。
赛事与品牌,共同塑造越野跑市场
回望这10年,本质上也是不断增长的越野跑参与需求和相对应的赛事供给互相补充的长线故事。而在这背后,我们也需看到产业更深层次的推动力,才能理解当下中国独特的越野跑市场如何诞生。
在供给端,中国越野跑赛事作为新兴事物,其商业模式始终仍处于探索之中。根据板娘介绍,一项赛事最主要的经费来源这些年并无多大改变,仍简单分为当地政府补贴,品牌赞助以及参赛报名费三部分。
正因这种模式,过去10余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品牌成为推动一项赛事发展的重要推手。甚至可以说,专业户外品牌与赛事机构的合作,成为这些年中推动中国越野跑市场的主力军。
而之于柴古,这 10年间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伙伴SALOMON。放眼国内,一个品牌能够陪伴一个新兴赛事10年并不多见,这也让这起合作足够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从2009年开始,一批国际品牌率先在国内越野跑萌芽期发力。这其中,从2014年开始创立的SALOMON国际精英训练营及其选拔赛,成为最早致力引入国际成熟经验挖掘和培养国内跑者的培训项目。历代领军人物包括闫龙飞、东丽、祁敏、姚妙以及如今的张火话和范邦林等人很多源自或得益于此,可以说对中国越野跑随后十年影响至深。

▲图源:柴古唐斯官方网站
同时SALOMON也是扶持赛事力度最大的品牌之一,除了举办或赞助大型赛事和社区型越野赛,他们也常年选送高水平跑者到国外参赛交流,及至近年又将黄金联赛引入中国。而柴古则一直是这个赛事矩阵中的一大核心。
青鱼的“人生首野”就是2015年首届柴古,此前她从未跑过30公里这么长距离的路程,但随后她的生活乃至工作便与此不再分开。如今她自己也成为社区赛事的一名资深操盘手,帮助更多越野跑爱好者走上赛道。
实际上,越野跑乃至其文化都是一项需要长期培育和科学训练的项目。除了孵化精英运动员外,青鱼的经历恰如另一种缩影,映射出SALOMON在过去十年中对于越野跑圈生态的投入以及成果——因为这些举措的见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好在那些早年埋下的种子,正在生长出更有力量的根茎与枝叶。
当然,没有长期认可的坚持,也就没有机会实现今日的互相成就。“两个品牌的理念其实是相同的,很容易就会走到一起。”板娘说,SALOMON对于越野的独特见解,以及品牌的全球化视野,是促成双方不断合作的重要原因。
今年SALOMON还把品牌最为重磅的“灯塔计划”带到了括苍山巅。今年8月发布的灯塔计划二期,SALOMON宣布为柴古唐斯50公里与105公里组别加持56万元赛事奖金,将两大组别总奖金提升至85.68万元,比肩世界顶级赛事规格。这也为柴古的吸引力再添重要砝码。

高质量、全球化,启幕新十年
在户外热潮和“赛事+品牌”组合的背景下,伴随by UTMB、黄金联赛、巨人之旅等海外知名越野赛事IP进入中国,行业供给侧的竞争日益加剧。
这也反过来要求国内赛事更需在赛事体验、赛道设置、选手服务等环节“卷”出新意。例如今年柴古就全新推出大满贯组别“柴古三重揍”,寻求赛制创新;而在体验层面,赛事也设置有超30小时专业直播、跨界KOL联动及多平台分发;并在线下加强产业联动、增加亲子互动等多元领域。
但在赛事和参赛者数量连年上涨之后,行业也开始重视并呼吁更好的秩序与质量。换句话说,如何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当下每一位户外越野从业者的课题。让更多越野爱好者能够科学训练、能够接触、理解和养成更成熟的越野和山地文化,是接下来需要赛事、品牌以及媒介多方携手推进的任务。另一方面,在安全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之后,如何能够联动更多产业或者外部合作方,让精细运营能够得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回报,也是赛事要谋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功课。
寻求高质量发展之外,也要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
今年,我们见到更多陌生面孔出现在柴古唐斯。无论是改写赛道纪录、揽取名次的国际名将,还是现场展位上,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及地区的越野跑赛事方,包括出现在柴古国际论坛的国外赛事总监们,都展现出更广阔视野下全球越野跑的多元面貌。
不过在实际运营上,板娘有更务实的认知。“做世界(的赛事)也好,做东亚也好,都可以慢慢达到。但是我觉得其实里面最难的是要做细节,可能要修炼很多年。”
这不仅需要柴古团队的努力,也需要上述助推行业的各个角色站在一起。但可以确信,已陪伴柴古十年的SALOMON,无论对赛事生态、选手激励还是眼下的国际化推动,这家在全球拥有更多资源的品牌无疑早已是,也将继续担任这场赛事真正的“共建者”。

从更大视角来看,让更多来自中国的“柴古唐斯”走向世界,需要更多共建者的参与。中国越野十年,最终是由这一段段共建者的故事所铸就。
“其实我觉得后10年,可以把自己前面的全都忘掉,重新作为一张白纸似的思考一下。“板娘在“如十”论坛最后展望未来时说道,”就是到底自己当时想要的是什么?最早的初心是什么?从头开始再做10年,这可能会更简单一点。”
这场跨越十年的越野赛事,也可视为打开中国越野行业新十年的一个起点。柴古唐斯参与者的故事说明,那些更早看到未来的人,会更早入局和更用真心付出。而拉长时间维度,他们不仅成为了世俗意义的赢家,也以这种自驱成就了一个行业。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