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中分享57年体育产业经验:这应该是一个薄利的行业|CSIM

2016-09-26 观点谢盛

9月19日,在懒熊体育举办的中国体育产业集市北京站活动中,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分享了自己57年的体育行业从业经验。从自己当年的创业经历,到当下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今年80岁的魏纪中提纲挈领地解读了很多从业者当下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魏纪中分享的主要内容:



体育产业要稳步增长而不是疯长 


现在体育产业的情况很好,但我不同意“疯长”两个字。“疯长”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本人当时主持中体产业局有深刻的教训,2008年奥运会以前中国股市由于体育概念疯长,最高达到6400点,一下子就跌下来。中体产业的股份最高达到48块人民币,现在就是十几块,我们要的是稳步的增长,而不是疯长,因为疯长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经济规律。现在的体育产业发展形势大好,原因在哪里?刚才开会以前采访我,提到国务院46号文件,我的看法是一个文件不可能促使一个体育产业迅速地增长,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的话,那么事情就简单了。


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是中等收入阶层


体育产业的增长源于体育事业的逐步发展,体育事业由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人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在增长。这时候,我们就要研究体育消费的群体是什么?体育消费的群体是中等收入阶层,不是高等收入阶层,也不是低等收入阶层。尽管经济有所波动,尽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可能发生,但是根据全国和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来看,中等收入阶层的增长的趋势从来没有改变过,只不过是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而已。


体育产业首先要找到你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什么,你要针对的是他们的需求。当然,你也可以照顾到另外两头,体育产业的增长是在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脱离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体育产业如果有今天这么一个美好的春天,他的基础在于人民的体育观念的增强,体育已经被中央纳入健康中国的一部分。体育健康不是主要靠体育,健康还是要靠医疗事业的发展,但是,体育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促进人们身体自身活力,自身反脆弱性的发展,它主要在于防病,体育不能治病,但是体育是可以防病的。


体育教育蕴藏巨大市场 


足球改革提出的要建立5万所足球学校,5万所足球学校至少意味着10万所体育专项学校。大众体育的基础在于学校,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所有的后代人全部要经过学校,不经过学校的人很少很少,而现在我们的弱势恰恰在于学校体育不发展。学校体育的不发展有各种原因,主要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教育思想的问题。


因此我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体育教育这片广阔的尚未有人进入的空间,这个市场是不得了的一个市场,因为在体育上真正追求时尚的是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老年人是有什么运动服就穿什么运动服,给什么运动服就穿什么运动服,而青年人是追求时尚的,耐克、阿迪达斯。



体育服装和体育产品营销品牌第一位


从我们体育服装和体育产品而言,品牌是第一位的。没有品牌的产品是低价值的产品,有品牌的产品必然是溢价的产品,而品牌的取得需要大量地先期投入,品牌的无形资产估价主要是根据你对于品牌宣传的投入来计算的,一般体育服装的溢价是成本的8倍,体育产品的溢价目前是产品的1-2倍,因此体育服装的溢价大大高于体育产品的溢价,体育产品的溢价从何而来?一条重要的渠道是取得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认同。


给大家举个例子,江苏省有一个叫做金陵体育,金陵体育生产的排球架经过国际排球联合会,作为国际排联的批准产品,它在中国的售价马上上升了120%。现在我们中国企业不重视这方面的东西,它算小账,认为我每年给这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交那么多的品牌费,我不上账,这是一个封闭的观念。


场馆升值在于与训练相结合


我们再讲到大众体育,体育场馆的利用。现在我们全国的体育场馆已经不少了,如何利用是我们体育产业一个风口。我的看法是体育场馆利用的升值在于和体育训练相结合,体育场馆和体育培训相结合以后,它的价值至少提升1倍。举个健身的例子,一个健身馆有许多健身的器材,同样一个跑步机配上一个专业的教练它升值5倍,我搞过这个,一个网球场地配上一个教练你可以又打又有人教,升值至少2倍。


因此体育产业在体育场地方面的经营模式就是要和体育训练、体育培训结合起来。体育培训能够凝固住人,培训产生了兴趣,他会天天来,如果没有培训,过两天他又发现什么好的了就走了。体育培训能够巩固,关键在于有比赛,体育和运动的区别在于运动竞赛性强,体育相对来讲竞赛性弱,真正要是我们的大众体育发展起来,巩固下来必须通过组织群众性的比赛,而现在我们政府主导下的体育项目主管部门不重视群众性的竞赛,他只重视国家队,他只重视参加世界比赛,而把整个群众的比赛推给下面,推给省、市、县。把事权交下去了,可是财权没有下去,只有事权没有财权你怎么能做呢?你怎么能做得好呢?当然有做得好的地方,它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特例,它并没有形成整体的经验。


美景也可能是海市蜃楼


创新往往来自外界,其他的行业进入就会带来新的思维,就像刚才四位年轻人所讲的,他们都不是干体育的,不是像我干了57年体育,干了57年体育没有取得成功、取得成效,在体育上没有创造出什么。但是一个外界的行业进入体育里面要注意,你所看到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幅美好的图画,这幅图画可能是愿景,但是也可能是海市蜃楼。


体育产业是薄利产业而不是暴利产业


因此,我们欢迎诸多其他的行业介入投资体育产业。这么多的投资进入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一种是真正想在体育产业干一番事业,而有的可能只是利用体育概念来融资,圈到了钱也许会走人。这用不着奇怪,中国的股市目前就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对于体育产业的投资者要进行认真地分析,体育产业理论上来讲应该是一个薄利的行业,它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暴利只是某些特例,某种特殊环境的产物。为什么说它是薄利,因为体育是公益事业,体育是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是变化的


体育产业现在面对的一个很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成本太高,在中国办赛事的成本要高于国际办同样赛事成本的50%,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造成的。从整个网络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角度来说,世界上的自由职业者会不断增长,在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采取的是自由职业者联合的模式,我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包括小型的专业公司,小微的公司,我也把他视为自由职业者。根据美国最新的统计,美国的自由职业者达到了2500万,占整个就业人数的20%,我们的所谓外包实际上就是自由职业者。刚才韩总讲的我们要探讨体育产业各种可行的经营和盈利的模式,这点到现在为止难有定论,定论不是根据我们的推论,定论要根据已经取得的结果,推论很容易,推论是建立在许多假设的基础上的,而定论是根据实践的检验。


因此体育产业需要探讨,根据我们中国国情和中国市场发展程度的商业经营和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模式是变化的,按照网络经济的语言叫流动,流动就是破坏性的创新。


体育产业资本外流有其逻辑


我们再谈谈现在在体育产业的方面,很多的国内资本流向国外,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因为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体育产业的那些资本,根据我们国内现在市场的容量无法消化的,消化不了,因此有一些资本流到国外去。


比如说购买英超的足球俱乐部、购买法国的足球俱乐部、意大利的足球俱乐部,这种投资者必然有他们的考虑,我们现在不急于下对或者是错,关键在于他们买了以后,他们控股了以后,他们入股了以后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步是需要我们看的。他们有他们的道理。


第一,购买国外的职业俱乐部,可以取得他们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第二,一旦中国资本进入了这个俱乐部,就可能引起国内的关注对于这个俱乐部更大的关注。正像姚明加入了美国的职业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马上成为中国观众的关注者。


最后再讲一个事儿,体育市场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人的业余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几个重点。电视主要依靠的黄金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这几个,不要认为体育市场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的市场,如果你这样认为,你根据这个去投资,你可能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官方微信
懒熊体育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