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2018-12-13 职业体育金承舟

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也许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WWE是什么,虽然他们已经在中国办了三场比赛了。


在各式各样的搏击比赛中,这家从2007年起就进入中国的公司的模式有点特殊。它奉行“体育+娱乐”的赛事属性:每场WWE的比赛,剧本早已被写好,场上的两位选手分饰正反两角,以摔跤的形式展开一场结局已经注定的较量(当然观众不知道);每名WWE的选手也都会有相应的人设包装,在比赛中按照剧本展开剧情。这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电视连续剧。


“大多数的体育竞技比赛,核心是要赢得胜利,选手要打破纪录赢得奖牌。但我们的赛事目的是要让观众看得开心,这是我们最打动观众的一点。”WWE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嘉铭对懒熊体育说。


在全球,WWE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在福布斯2017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最有价值体育品牌中,WWE的《摔角狂热大赛》位列第六,其品牌价值达到了1.95亿美元,排在其后的有欧冠、MLB等赛事。


在中国,李嘉铭把WWE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其中,2007年到2015年是WWE在中国的1.0版本。那时候,他们在中国就1-2名员工,主要负责了解中国市场的政策环境、产业现状和合作伙伴资源。尽管当时WWE与一些电视台达成了转播合作,但只是延时直播。


到了2016年,WWE在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那年6月,他们在上海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三项决定:一是与聚力体育达成3年的新媒体独家合作;二是当年9月在上海举办WWE摔角娱乐秀;三是签约首位中国职业摔角选手王彬。


李嘉铭认为,这是WWE在中国进入“2.0”的起点。他也是在那一年加入了WWE,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四块:输出内容、举办赛事、开发衍生品销售以及拓展商业合作。


从2016年至今,WWE连续三年分别在上海、深圳和上海举办了三场赛事,同时还签约了4名中国选手。


根据李嘉铭提供的数据,目前WWE在中国所有社交媒体渠道上的粉丝已经超过了500万。而在PP体育(即原来的聚力体育)上,其SmackDown系列节目平均每集的独立访客数超过了400万。2017年年初,PP体育还上线了WWE的付费点播节目PPV(Pay-Per-View)。


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李霞(图右)如今是WWE主打的中国选手


在商业变现方面,WWE在中国已签约了包括百威、汤臣倍健、东鹏特饮在内的16家赞助商。加上衍生品销售和版权费用等收入,据李嘉铭透露,WWE在中国已经实现盈利。但和很多国外IP赛事一样,在中国赚钱并不是WWE当下的目标,而是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从明年开始,WWE在中国将逐渐进入“3.0”阶段。在李嘉铭看来,WWE旗下赛事的核心是具有体育属性的娱乐节目,”我们更想把自己想象成迪士尼、漫威这类娱乐IP,而不是竞技比赛,这样我们的前景会是不可想象的“。


以下为懒熊体育对李嘉铭的采访摘要:


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WWE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嘉铭


懒熊体育:WWE在全球已经是属于顶部的赛事IP,对此你觉得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李嘉铭:我们的经验还是泛娱乐化。大多数的体育竞技比赛,核心是要赢得胜利,选手要打破纪录赢得奖牌。但我们的赛事目的是要让观众看得开心,这是我们最打动观众的一点。


我们其实是一个具有体育属性的娱乐节目。因为它有体育属性,所以非常健康;因为它是娱乐节目,所以能给观众带来微笑。当娱乐与竞技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优先考虑娱乐性。我们的剧本都是事先写好的,向观众保密。竞技成分在我们这并不重要,我们考虑的是怎么样能让选手打得精彩,让观众看得爽。


懒熊体育:目前在中国,WWE在向粉丝提供内容时奉行的策略是什么?


李嘉铭:我们有一个基础战略,叫“Digital First”,也就是数字媒体优先。我们的目标粉丝群体是年轻人,而他们习惯于在数字平台上消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与数字媒体的合作。


我们在前年与PP体育签署了长节目的独家版权协议,之后又与今日头条、爱奇艺、优酷、西瓜视频等平台达成了短视频的合作协议。我们希望我们赛事的核心粉丝会去PP体育观看全面的赛事内容,而精彩的花絮集锦以及周边视频会通过各个平台的推送触达更多年轻人。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中国发展社交媒体,希望通过这样的策略与中国的年轻人产生更多交互,推广我们的赛事内容。


在社交媒体的内容运营上,我们更重视与粉丝的双向沟通。我们会发布很多非比赛类的明星花絮,比如WWE的明星选手约翰·塞纳学中文、去宁夏的路边烧烤店、尝试中国老干妈调料等有意思的内容。目前在我们整体的节目内容中,与赛事相关的占到了70%,剩下的则为花絮内容。


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WWE明星选手约翰·塞纳(图右)在中国赛时介绍4名中国选手。


懒熊体育:就你们的观察而言,目前WWE在中国的粉丝画像是怎么样的?


李嘉铭:我们的粉丝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是男女比例比较均衡。作为一个体育娱乐节目,我们的女性粉丝占到了32%,这相比其他体育比赛已经是很高的一个比例了。我们有比较多的非赛事内容,也有很多女子选手,所以能吸引不少女性粉丝。


二是相对年轻化。在我们粉丝的年龄段中,18-50岁的用户占到了80%。他们更偏好于在数码段消费产品,付费能力也比较强。


懒熊体育:在2016年的新闻发布会上,WWE就宣布签约了4名中国选手,如今依旧是4名,为什么不签更多的中国选手?


李嘉铭:我们在2016年总共签约了9名中国选手,从大陆、香港、日本以及美国当地的华人社区中选拔而来。但我们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淘汰机制,如果达不到WWE的水准,那选手就会被淘汰,因此到现在只剩下了4名中国选手。我们奉行的是宁缺毋滥,我们的选手是要能登上WWE赛事舞台的。


明年,我们将会在中国开启第二轮选秀。与2015年的那次在职业选手中选秀不同的是,这次我们将会是海选,选材面也会更广。发展并培养中国选手,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懒熊体育:在中国开发销售衍生品也是你的工作之一,目前WWE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是如何的?


李嘉铭:今年10月份,WWE和Alley Art合作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线下快闪店。在我看来,开设线下店的核心不是在于卖东西,而是我们接触中国粉丝的一个渠道。他们可以通过来到我们的快闪店,近距离地体验WWE的文化。


目前我们的产品有四个品类,除了选手的上场服、护膝手套之类的比赛装备外,还有玩具和游戏。其中,游戏在中国还没有推行,但在全球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生意。


懒熊体育:中国的搏击文化一向被认为不大理想,近年的诸多搏击赛事举步维艰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客观条件是否会影响WWE的发展战略?


李嘉铭:我觉得中国搏击文化差的根源在于市场乱象。很多赛事既不是像UFC那样在八角笼里真打,也不像我们这样承认自己就是个表演,反而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把市场搞乱,观众们也搞不清他们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让大家更喜欢我们的表演就够了。


懒熊体育:纵观目前进军中国的国外体育赛事IP,除了NBA与欧洲足球外,其它都没有产生很广泛的影响力,依旧是一个小众赛事。你觉得这会不会也是WWE面临的挑战?


李嘉铭:我觉得这是文化语境的原因。足球和篮球毕竟是全民运动,具有普世价值的。橄榄球、冰球这类运动是非常特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运动,在中国很难。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想把自己想象成迪士尼、漫威这类娱乐IP,而不是竞技比赛,这样我们的前景会是不可想象的。


懒熊体育:WWE与PP体育签署的独家新媒体版权协议将在明年到期,那么你们明年的运营策略会有哪些变化?


李嘉铭:我把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称为WWE的2.0版本。在这三年,我们实现了各个项目在中国的落地,实现了和中国粉丝的近距离接触。


明年会是WWE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可以慢慢向3.0这个版本过渡了。


我们会在深化体育内容的同时,更大程度地去实现泛娱乐化。为此,我们一方面会向粉丝提供更加细分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在平台的合作上更加开放。


同时,我们明年的另一个重要战略是加大本土化的步伐。接下来我们要生产更多中国原创的内容,生产更多的中国选手,让中国选手在全世界的比赛上登场。包括在剧情的设置上,我们会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比如关公战秦琼、金庸武侠之类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内容。


触达平台多元化和生产内容本土化,将会是我们明年的重要工作。


延展阅读:


WWE继续加码中国市场,将连续第三年在中国举办现场秀


WWE增加营销渠道,而中国区发展重点仍是落地赛事与付费点播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对话WWE李嘉铭:我们想成为漫威那样的娱乐IP

标签 格斗 WWE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官方微信
懒熊体育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