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按:
最近我和薛晓溪同学讨论了很多关于门店/场馆人员组织架构的问题,经常会讨论到教销一体还是分离?校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一个门店/场馆到底要配多少个人?
这些终端组织架构的问题也是他的小明嗨森一直在迭代改进的,不敢说他就是唯一正确的那个,但可以肯定的说他是最“正常”的那个老板——在极致的教学和服务(已经远超世面大多数儿童体能机构)之上,所有的经营、运营都会回归到常识,他一开始就不想要过去体培机构经历的那种纸面富贵然后下不了船,而是要真正健康的经营利润且可以持续,所以他极度的保持了扩店的克制,但在这些打破行业传统“经验”桎梏方面却做了极为大胆的尝试,快速迭代快速改进,包括真正去做到过程管理,其进步让我总是刮目相看。
这不,关于门店的组织架构,又有了3点犀利的思考,下面是薛同学的观点文章。
不多说了,enjoy it!」
“大店+大队人马+大提成”的架构逻辑还行得通吗?
有很多大店出来的校长,好像不太适应现在那些过得比较好的小规模机构的组织架构模式。“我堂堂一校长,啥事都要躬身亲自干?校区这么小,才能收多少钱?”
2022年之前行业蒙眼狂奔的红利时代,发展基本掩盖了所有的组织问题,体育培训机构的场馆/门店组织架构模式,可以说很多都不太合理——一个校长配两教务老师,再配三个课程顾问,校长指挥开大单,重前端销售,轻后端课程内容和消课数据,老师如牛马。如果这个模式正确,行业就不会大面积暴雷,也不会不欣欣向荣。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组织架构模式,这个组织架构模式应匹配行业的基本财务逻辑和盈利模型。
大店,大校长,大团队,大课包,大提成,最终能不能盈利?还是维持纸面现金流的“富贵”?如果课消没有快速地大面积出口,只能在室内的“货架”(教务系统的账户)上耗着的话,大店和大队人马每天都需要粮草,粮草从何而来?只能继续开大单,大单又要匹配大队人马,给更多的提成,有些机构甚至能给到10%-20%,别说体培了,别的行业我也没见过,写在刑法里的可能有。
回想起曾经的辉煌岁月,不过是最后的狂欢罢了。如此反复循环的组织架构,终将崩盘。
机构洗牌不可怕,每个行业都会经历2-3次洗牌,更可怕的是这一大波行业从业人员,他们过往的认知,是“大店+大队人马+大提成”的逻辑,至于店为什么没了,不得而知。反正是老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员工没问题,行业没问题。所以出门要么自己干,还是那一套;要么鼓动跨行老板开大店,依然那一套。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符合我们这个行业财务逻辑正确的场馆/门店组织架构,应该是什么样?
场馆/门店组织架构里应不应该有销售顾问?
很多体培机构的老板算账非常之粗暴:比如房租20%,人工40%,装修(摊销)10%,奖励10%,装满校区利润(门店利润,未计入总部管理费用和税金等)还有20%。
但是注意,这个利润是锁定了库存周转天数的,得从你第1天年卡会员满员,然后第365天清零。你能第1天满员吗?到了第365天,你的库存课位能清零吗?我都不用“大概率”这三个字,我肯定的回答100%满不了,清不了。真的等你满员那一天,你也不是第1天和第365天的库存周转逻辑,而是有大量过去两三年都没有清除的库存课位,显得你满员。记住,是显得!
就算你第1天年卡会员满员,只要你第365天清不掉,只要你的库存周转天数超期0.5倍,也就是多182.5天,那么第二年你的利润就没了,还把第一年的利润吃掉了。因为你第二年收不上和第一年一样多的钱,如果你能收到和第一年一样多的钱,那你一定是提前收了第三年的钱。另外第二年消课的50%还是第一年库存的课。是否理解了呢?
我们这个行业的平均超期库存周转天数在多少呢?我浅猜一下,250-300天往上。不信你巴拉巴拉自己的后台,把沉默会员都算上,基本上是猿猴的爸爸——狒狒(废废)。
有没有解决超期库存课位天数办法呢?有,要么做时效卡,锁定第1天和最后1天。要么你把价格提高3倍,目的是把多出来周转天数损耗的成本,放进产品价格里,由消费者承担,这个方法其实是各行各业都在用的,转嫁成本。假设你一节课从初定的120元,卖成360元,就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不敢卖,开源不了,那就得节流。
节流得从组织架构上开始精简人员。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这个行业要不要销售顾问?我的答案是完全不需要。
两个原因:
一是刚刚说的财务逻辑不成立,承载不了;
二是体培是过程交付行业,用户更注重与校长、教务和教练之间的联系。
销售顾问是干嘛的?是卖结果交付的,什么是结果交付?——比如在这里上英语课,名师讲解,考试能涨30分;买我们的后台系统,专为体培行业打造;买这个床单,您摸摸,冰丝凉爽亲肤;买华为手机,人家都没信号,你满格;买海南三日游套票,价格低至1999元。这些都是销售顾问擅长的场景。
亲子早教咱们交付什么具体结果?在我这里的孩子出去上幼儿园,比别人高3厘米,还是聪明1.5倍?体适能和篮球咱们交付什么具体结果?出去后体能吊打小学同学,篮球全校第一!都没有。所以这些行业的销售顾问其实都在交付一个未来的过程:您看我们的环境多整洁,您看我们的教练多棒,您看我们的课程多完善,您看我们的服务多好等等。发现没有?销售顾问交付的全是“人未来做事的过程”。并不是可以立刻兑现的结果,也就是实际销售结果并没有完全发生,在传统零售行业,顶多算代理商打了定金,并没在合同内时间提完货,就不算销售完成。
既然是在交付过程,那我们这行业要销售干什么呢?校长是不是说得更好?教练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销售顾问没有办法交付结果,他也不懂产品,大概率只能靠忽悠。机构好一点呢,还有内容可以忽悠;机构烂一点呢,只能用大卡优惠套餐忽悠。
所以销售顾问这个岗位,无情地干掉!
理想的场馆/门店组织架构里校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岗位?
没了销售顾问,教练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有些机构连教务老师都没有,那本校长岂不是光杆司令一个?好问题!但这是老旧思想!想的还是那一套旧逻辑。
首先要破除的就是校长这个称号。这个岗位称号是被机构刻意拔高了的,说出去好听,人家愿意来嘛,类似销售总监,这个词也是被滥用了。校长称号导致该岗位固有思维就是“大校区+大队人马+自己高提成”。
但校长这个岗位其实更像班主任或辅导员角色。
班主任和辅导员管其他老师的课吗?不管,她也不会。管理上她只做三件事:
1.这个班的用户(学生和家长)之间如何友好相处;
2.用户与老师们(教练)之间如何友好相处;
3.老师们之间如何友好相处。
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她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主任,同时销售也会变得非常容易。当然,机构需要匹配落地的企业文化,大量的服务流程和优质的课程体系,这三个友好才能维系。所以机构校长其实是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班级,总是学生家长挤爆头,是课上的好吗?不全是,更重要是她管理的好,协调的好。
放在体培机构里,校长的岗位画像就非常清晰了:组织与协调门店行政事务,同时自己具备相当专业的理论知识(或教学能力),能带领教务和教练团队做好教学与服务工作,让机构成为用户(家长和孩子)全方位的儿童体育顾问团队。最终实现优秀的过程反复交付,记住,反复交付!
大店出来的校长们,应该反思过去的财务逻辑是否成立,如果财务逻辑不成立,那么你过去的岗位逻辑实际上也不成立,不要骄傲,曾经门店走向崩塌的路,有你一份大大的功劳。
过去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经验。还想继续在体培这行发光发热的校长们,是时候转变思路了。至于销售顾问角色,以后不太会有机会了,建议转行或转岗。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